返回網站
「教皇新堡」酒瓶的浮雕
2022年9月21日

隨著工藝發展,酒瓶也愈做花樣愈多。但酒瓶的型制因多年發展的結果有其固定的形狀,而酒瓶上也可能因為有歷史因素而有專屬的印記,比如Châteauneuf du Pape教皇新堡產區瓶子上的教皇紋徽。

既然有教皇新堡,你可曾想過「教皇舊堡」在哪裡?

答案很簡單,就是各位熟悉的梵蒂岡。會鬧雙胞是法國十三世紀末的國王菲力四世搞的鬼:國王想教權政權一把抓,於是利用勢力推舉了當時波爾多的總主教繼任教皇,而且強迫把聖座從梵蒂岡遷移到亞維儂,並在亞維儂以北20公里處的建造了一座夏宮,也就是今天所稱的「教皇新堡」建築,在天主教會的歷史中被稱為「亞維儂之囚」,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。

教皇宮是座落於法國南部城市亞維農的一座古老宮殿,為歐洲最大、最重要的中世紀哥德式建築。教宗宮不僅是教宗的宮殿,也是一座要塞。在十四世紀期間,亞維農教宗宮是聖座的所在地。Photo credit: https://openingabottle.com/

亞維儂第一任教皇為Clément the fifth克萊門五世,這個名字除了在天主教有一席之地,同時在波爾多葡萄酒界,克萊門教皇堡酒莊Château Pape Clément也是響叮噹直到今天。克萊門五世先擁有了葡萄園才當上了教皇,而天主教釀酒本就是傳統,雖然一開始教皇新堡還沒那麼有名(這地方在十一世紀的地名就是Castrum Novum「新城」,屬於亞維儂教區),但因羅馬帝國的關係早已生產葡萄酒多年,克萊門五世的繼任者約翰十二世教皇又引進了更新的葡萄酒技術(他也是夏宮的建造者)。當聖座遷至亞維儂時,這個小地方被改稱為Châteauneuf,不過「亞維儂之囚」時間並不長(1309年至1378年),一直到1893年,當地人們才意識到教皇名聲的「銷售潛力」,把產地名字正式更改成Châteauneuf du Pape,教皇新堡葡萄酒此時才真正迎來品質的飛躍。

今天酒瓶上的教皇紋徽浮雕也是由此而漸次發展的。

插播一下玻璃酒瓶的的小知識,十七世紀以後現代酒瓶的型制與製作方式才算發展完成,玻璃上雕花反而更早在威尼斯就是傳統工藝了,在十七世紀英國發展以煤炭高溫燒製的技術,強化了瓶子的穩定度與硬度,也改變了全球葡萄酒。

教皇紋徽包括了二個部份:其一是教皇的三重冠,另一個是兩把鑰匙。

三重冠象徵教皇作為天主教會最高領袖,自稱是基督在世上的代表,而教皇又是梵蒂岡羅馬教廷的首腦,有最高的「立法、司法和行政權」,所以皇冠為三重;兩把鑰匙則源於新約聖經馬太福音十六章,之後天主教教義發展成說 「天國的鑰匙」與「世界之匙」都由耶穌交給了聖彼得,兩把鑰匙象徵著「天上地下的權柄」,教皇既是精神世界的導師,又是世俗世界的君主。酒瓶上有天主教的紋徽這件事教皇新堡並非唯一,比如鄰近的Vacqueyras與Gigondas都有兩把鑰匙的浮雕設計,但教皇冠符號就不是隨便可以用的。

今日梵諦岡聖座的教皇旗。

而教皇新堡酒瓶上威風的教皇紋徽,幾百年來不知讓多少的品飲者心悅誠服。地中海周圍各地都是葡萄酒產區,要做出獨特的銷售點其實沒那麼容易。教皇本人妥妥的就是個賣點(雖然以歷史來說是先有「新堡」後「教皇」才來的),喝「教皇大人」為名的酒當然延年益壽心想事成!聽起來很荒謬?但如果你稍微了解歐洲教會史就可以明白了。

Châteauneuf-du-Pape AOC 的 galets roulés 中的iGernache老藤。Photo Credit: https://openingabottle.com/